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金余一的博客

往日事,今日情,总想做点事情;说的文,解的字,岂敢卖弄文字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《趣读汉字》 鲁,“鲁鱼亥豕”的典型  

2017-06-29 16:30:36|  分类: 趣读汉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《趣读汉字》

  鲁,“鲁鱼亥豕”的典型(讹误篇)

 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《趣读汉字》   鲁,“鲁鱼亥豕”的典型 - jindeshen2007 - 金余一的博客甲骨文“鲁”  《趣读汉字》   鲁,“鲁鱼亥豕”的典型 - jindeshen2007 - 金余一的博客金文“鲁”  《趣读汉字》   鲁,“鲁鱼亥豕”的典型 - jindeshen2007 - 金余一的博客小篆“鲁”

 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遐览》云:书字人知之,犹尚写之多误。故谚曰:书三写,鱼成鲁,虚成虎。此之谓也。又,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云:“子夏之晋,过卫,有读史记者曰:‘晋师三豕涉河。’子夏曰:‘非也,是己亥也。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’至于晋而问之,则曰,晋师己亥涉河也。”以上两个典故组成一个成语“鲁鱼亥豕”,特指因字形相似而致使传写讹误的状况。

世上有些事情说来也巧,拿来嘲讽写字讹误的鲁鱼亥豕”,打头的“鲁”字本身就有讹误。此话怎讲?听笔者慢慢道来。

“鲁”的部首是什么?按现在的字形,有人说是“曰”;也有人说是“日”。

说“鲁”字的下面那部分是“日”的,恐怕不太站得住脚——“鱼”在“日”上,岂不是说“鲁”字的意思是晒鱼干。

说“鲁”字从“曰”的,依据不少。《释名》云:“鲁,鲁钝也。国多山水,民性朴鲁也。”《论语·先进篇》曰:“参也鲁。”何晏注:“鲁,钝也。曾子性迟钝。”据此得出结论,“鲁”之义犹如鱼儿叫唤起来叽哩咕噜,表示说话迟钝笨拙。此说仿佛是言之凿凿的。

可是,小篆“鲁”的下部是“白”。《说文》曰:“鲁,钝词也。从白,鲝省声。” [ 笔者注:“鲝”读作zhǎ ,义为腌鱼。亦作“”。] 然而,这里说的“从白”,实际上是从“自”。许慎特地指出:“白,此亦自字也。省自者,词言之气从鼻出,与口相助也。”《部首订》云:“......白亦鼻之古文,鼻上纹理无定,多少随便,故造字有繁简。”众所周知,“白”字有“道白”之意,所以,“鲁”才解释为“钝词也”。

如此说来,“鲁”的部首是“白”,应当作为定论了。且慢!再看一下金文“鲁”,不对了,它下面是个“甘”(口里含一),字义应理解成嘴里的鱼味道鮮美了。再看一下甲骨文“鲁”,更不对了,它下部的形状是“口”。林义光《文源》认为:“鲁本义盖为嘉,从鱼入口,嘉美也。但是,李孝定说“口”是盛鱼的器具,他在《甲骨文字集释》里说:“契文不从白,从口,即去卢。字在卜辞有嘉也厚也之谊;金文用鲁亦有厚福之意。”笔者以为,古人造“鲁”字之初衷是寓意鱼儿满筐,喜获丰收。

从“口”到“甘”;从“甘”到“白”;再从“白到“曰”,一个“鲁”的字形变化如此之大,怎不令人扼腕唏嘘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