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趣读汉字》
读 “進” (智慧篇)
“进”这个字本来写作“進”(为叙述方便,以下皆用繁体“進”)。《说文》曰:“進,登也。从辵閵省声。”许慎认为它是个形声字。
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,“从辵閵省声”是啥意思。
(1)“辵”,音chuò。《说文》曰:“辵,乍行乍止也(走走停停)”。《六书故》云:“辵,循道疾行也(奔走,疾走)”。作为部首,如今写作“辶”,俗称“走之儿”。
(2)什么是“閵省声”?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。先说“閵”,读若“吝”(加“草字头”就是蔺相如的“蔺”),古书上说是一种鸟名,似雊鹆而黄。“閵”省掉“門”,则“隹”为声(“隹”是短尾之鸟)。
笔者以为,“進”不是形声字,“隹”也不是它的读音。“進”是个会意字,应当表述为“从辵从隹”。造字者长期仔细观察发现,“隹”(小鸟)只会向前方行走而不会后退。于是,将这个极为科学的观察结果作为创造“進”字的依据。《汉语大字典》引高鸿缙《字例》云:“(甲骨文‘進’)字从‘隹’,从‘止’,会意。‘止’即脚,‘隹’脚能进不能退,故以取意。周人变为‘隹’‘辵’,意亦同。不当为形声。”
“進”的本义是“登”吗?笔者以为不是,它的第一义项应该是“前”(《广韵》如是说)。“登”即“入”,当属“進”的引申义,有“登堂入室”一语为证。
“進”作“登”解的典型一例是“進士”一词。《礼·王制》曰:“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,以告于王,而升诸司马,曰進士。”《注》:“進士,可進而受爵禄也。”隋代始有科举,凡考中“進士”者,谓之“登科”。
“進”之义众多。可作“奉献”解,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有“以一头進”之语,就是把一头蟋蟀献给皇上。可作“推荐”,《汉书·灌夫传》云:“父张孟常为颍阴侯灌婴舍人,得幸,因進之。”可作“规劝”解,如:“進议”,就是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。可作“饮”解,如“滴水不進”。可作“收入”解,如“進账”、“日進斗金”……恕不一一列举。
我华夏先哲造得出这个“進”字,笔者真是叹服至极。你道为何?这说明古人每造一字都是呕心沥血,注入满满的進取精神。
《论语·先進》曰:“先進于礼乐,野人也;后進于礼乐,君子也。如用之,则吾从先進。”这里的“先進”当作“前辈”解。笔者乃爱好文字学之后進。本文说“進”如有不当,切盼文字学界诸位先進多多指教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