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金余一的博客

往日事,今日情,总想做点事情;说的文,解的字,岂敢卖弄文字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【转载】校对如淘米  

2016-06-30 07:07:33|  分类: 大博获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字虫《校对如淘米》
校对如淘米
        □  王中原  
        金无足赤,米中含沙在所难免,甚至有往米中掺沙牟利者,淘米者岂可掉以轻心?淘米,不在于你淘了多少遍,淘出来多少沙,只在乎纯净度。你淘了好多遍,淘出了许多沙,偏偏有一粒“漏网之沙”兴妖作怪,你就前功尽弃。
  要说淘米有多难,那倒未必。米与沙比重不同,掌握一定的技巧,再加责任心,就可以了。烧锅炉的要有司炉证,淘米的不必考什么淘米证。除非硌掉总统的牙算个事件,因淘米不净而对簿公堂的恐怕也是绝无仅有。
  “校对”与“淘米”有相似之处。
 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旨在保证出版物质量的一个环节。校对有两个层级。根据原稿核对校样,订正差错,是为“校异同”;对校样中虽与原稿相同但疑其有误之处提出疑问交编辑处理,是为“校是非”。“校异同”相对容易,“校是非”就难多了。一个称职的校对,强烈的责任心,广博的学识,敏锐的眼光,细腻严谨的作风,恪守规范的意识,遵行程序的自觉,一样都不能少。
  重写轻校,重编轻校,是出版工作之大忌。校对是出版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,也是出版物面世的最后一关。在校对一关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和规范,配备得力人员重兵把守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,出版物的质量才有保证。放松了这一环节,无异于信手打开潘多拉盒子。
  淘米不净,硌的是极少数人的牙;校对失误,硌的是成千上万读者的牙,甚至不止一代人的牙。一不小心,冒出个“2月30日”或者“一秒种”,连小学生这关你都过不去。更不要说“刘胡兰是抗日英雄”这类错误无法交代了。
  好米不淘,直接下锅,也不牙碜;好稿不校,或者虽校而无须动笔,这种情况也是有的。掺沙之米,淘不胜淘;劣质稿件,校不胜校,顾此失彼,焦头烂额。
  出版单位,编辑班子参差不齐无足虑,只要配备了过硬的校对把关,就可以对编辑队伍逐步更新。如果没有过硬的校对,总编大多没时间考查编辑的文字水平。编辑好聘,校对难求。能为者不屑为之,欲为者多不胜任。在岗者任务重,待遇低,人心不稳。名作家,名编辑,名记者,名出版家,各类名人大放光芒,谁知当今中国谁是名校对?
  跳出纯校对一行,扩大一下范围。知道余秋雨《文化苦旅》的不乏其人,有几个知道写《石破天惊逗秋雨——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》的金文明先生?知道曹雪芹的多,知道许慎的少;知道《三国演义》的多,知道《校雠通义》的少。盖因文学有广泛的传播性,而文字学属于尖端学科,与大众关系疏远。做校对的从事的是寂寞的工作,受人冷落,坐冷板凳也就不奇怪了。冠军登台领奖,谁见过陪练的身影?做校对的要有心理准备。但是,行业内的领导一定要心中有数,因为这是事业兴旺与否的举足轻重的一部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6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