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金余一的博客

往日事,今日情,总想做点事情;说的文,解的字,岂敢卖弄文字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〖趣说汉字〗读“韦”  

2015-10-11 19:39:25|  分类: 文字趣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〖趣说汉字〗

            读“韦”

  

  〖趣说汉字〗读“韦” - jindeshen2007 - 金余一的博客甲骨文“韦”    〖趣说汉字〗读“韦” - jindeshen2007 - 金余一的博客金文“韦” 〖趣说汉字〗读“韦” - jindeshen2007 - 金余一的博客小篆“韦”

 

 

“韦”,原本写作“韋”(以下皆用“韋”)。

《说文》曰:“韋,相背也。从舛囗声。兽皮之韋,可以束(物)枉戾相韋背,故借以为皮韋。”

许慎的解说有两层意思——

第一层意思是讲,这个字的本义是“相背”,即“违”字。从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“韋”的写法来看,基本变化不大:当中的“囗”(读作“围”)或“〇”,表示人们居住的城池,上下两只脚(将“舛”拆开)方向不一,意为走的路线相反。由此可见,“韋”是“违”的初字。

第二层意思是讲,这个字假借为“皮韋”之“韋”。先说一下何为“皮韋”。《周礼·天官》曰:“掌皮,掌秋敛皮,冬敛革。”颜注:“有毛为皮,去毛为革。”徐锴云:“生曰皮,理之曰革,柔之曰韋。”王筠《说文释例》云:“革韋一物,分生熟耳。”古人用革缕(皮条)矯枉戾而背之物,而这种既柔软又坚固的革缕就叫它“韋”。其后,“韋”字不再表示“相背”之义,“假借专行而本义废矣”(段玉裁语)。

作为皮条的“韋”,在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处是串联竹简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曰:孔子晚而喜《易》……读《易》,韋编三绝。曰:假我数年,若是,我于《易》则彬彬矣。’”颜师古注:,所以联次简也。言爱玩之甚,故编简之韋为之三绝也。后遂以三绝为读书勤奋、刻苦治学之典。

除了三绝这则成语之外,带“韋”字的成语、典故委实不少,再抄录几例。

    弦:韩非子·观行》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以自缓;董安于之性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故以有余补不足,以长续短之谓明主。李善注:,皮绳,喻缓也;弦,弓弦,喻急也……”后因以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。用以警戒、规劝。

四张熟牛皮。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曰﹝秦师﹞及滑,郑·商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,以乘先牛十二犒师。杜预注:乘,四。先乃入牛。古者将献遗于人,必有以先之。孔颖达疏:遗人之物,必以轻先重后,故先乃入牛。后用以比喻先送的薄礼。

布交:犹言布衣之交。指不计势位,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。《明史·襄王瞻墡传》云:士大夫过襄者,皆为韋布交。

    丹碑:丹,字文明。唐·京兆万年人,为江西观察使,政事卓然,德被八州,殁四十年,老幼思之不忘。元和时称治民第一。宣宗时,乃诏观察使纥干众上丹功状,命刻功于碑。见新唐书·循吏传·丹》。后,丹碑成了为官清廉、政绩卓著的典故。清·王士禛《题施愚山<卖船诗>后》诗云:他年丹碑,会见留江皋。

又:《词源》云:“韋”姓出颛顼大彭后,夏少康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韋。又,萧何使蒯彻匿韩信子于南粤,取韩字之半,改姓韋。汉疏勒国亦有韋姓。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82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