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金余一的博客

往日事,今日情,总想做点事情;说的文,解的字,岂敢卖弄文字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【汉字杂谈】“罾”与“缯”  

2014-01-21 11:21:03|  分类: 文字趣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【汉字杂谈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 “罾”与“缯”

【汉字杂谈】“罾”与“缯” - jindeshen2007 - 狂者余一的博客

 【汉字杂谈】“罾”与“缯” - jindeshen2007 - 狂者余一的博客

     今晨(1月21日),在李学东先生大博里读到《何为“搬缯”》一文,讲的是2012年7月12日央视《朝闻天下》在播出柳州围剿食人鲳的新闻时,字幕中出现“搬缯”二字,为此,《咬文嚼字》2012年第9期予以指瑕,此处应是“扳罾”。

“罾”这个字从网曾声,一作名词,其义即渔网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鸟何萃兮苹中,罾何以兮木上?”颜师古注:“罾,鱼网也。形似仰繖(伞)盖,四维而举之。”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》云:“罾为方制,以曲竹交四角而中系长绳,沉于水以取鱼。(专指四角用木棍或竹杆做支架的鱼网)”一作动词,其义为用网捕捞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”

“缯”,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。许慎曰:“帛也。从糸曾声。”《前汉·灌婴传》:“睢阳贩缯者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缯者,帛之总名。”亦可作动词,乃捆扎之义,《新增格古要论·制琴法》云:“缯丝为弦”。

综上所述,“罾”“缯”二字分属不同的种类,按理说是不太会混淆的;尤其是“罾”字还与“陈胜王”有关,谁人不知,何人不晓。堂堂央视,竟不知“罾”“缯”之别,且生造出个“搬缯”来,实在可悲!

附:《何为“搬缯”》

【汉字杂谈】“罾”与“缯” - jindeshen2007 - 狂者余一的博客

《广西:新设“搬缯”诱捕食人鲳》,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12年7月12日播出的一条新闻的标题。“搬缯”在字幕中还多次出现。新闻说,食人鲳惊现柳江,市民被咬伤,惊动了整个柳州城。当地政府非常重视,想出了多种方案抓捕食人鲳,比如说出动渔政船只抓捕,招募民间高手诱捕,还用到了一种古老的渔具——“搬缯”参与诱捕。

这“搬缯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渔具呢?电视画面显示,是一张用竹竿支撑做成的方形渔网。原来如此!这种渔具应叫“扳罾”,而非“搬缯”。《说文》:“罾,鱼网也。”扳罾,本是指一种动作,即拉罾网捕鱼。比如,元曾瑞《哨遍·村居》套曲:“樵夫叉了柴,渔翁扳了罾,故来下访相钦敬。”引申作名词,指口袋或筐篓形状的鱼网,用于从水中直上直下地捕鱼。

【汉字杂谈】“罾”与“缯” - jindeshen2007 - 狂者余一的博客

 “扳”有拉、挽引的意思;“搬”是移动的意思。两个字表示的动作不一样。电视画面中的渔具是固定在一处的,捕鱼人并没来回搬动。“扳罾”不能写作“搬缯”。

——摘自《咬文嚼字》2012年第9期,作者:赵宽宏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4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